董其昌(1555~1636),明代画家、书法家。字玄宰,号思白、香光居士,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县)人。官至南京礼部尚书,加太子太保致仕。绘画专善山水,师法董源、巨然、倪瓒等。
董其昌的书法成就是比较高的,尽管历史上发生过“民抄董宦”这个事件,可是在《明史》里也为董其昌正了身。对于董其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,小编无从考证。但是对于董其昌书法的成就也是不可抹杀的。
董其昌从三十五岁走上仕途到八十岁告老还乡,为官十八年归隐二十七年。与家乡松江的先贤陆机崇奉“士为知己者死”相比,董其昌把明哲保身的政治智慧用得出神入化。他一边与东林派结交,又与反东林党人惺惺相惜。也或许只是因为他觉得与一个相处可以无关政治,只观这人优点。
董其昌 峭壁江边立
小编一直觉得如果在书画界要有所成就,就要去临摹古人,将各种大家都临摹下来,方知这位大家他好在哪里,难在哪里,哪处是适合自己的,哪处是自己需要改进的。将这些融会贯通,从而变成自己的东西。没有人生来便会写字画画,不去临摹怎么开始呢?
董其昌在这方面做的很好,可以说很多的有成就的大家在这方面都做的很好。董其昌在《画禅室随笔》中所说的“读万卷书”正是指一个人要想成为艺术家,必须学习传统,学习古人。
董其昌 空山梵宇 立轴
董其昌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,他对自己的楷书,特别是小楷也特别的自负。他的书法自成一体,书风飘逸空灵,风华自足。是那种不藏拙的写法。
尽管留世的作品有很多,小编却很喜欢这首《酒德颂》,不仅书写灵动,内容也很有意思。有一种意境在其中。
刘伯伦为酒圣,故深得酒中趣。余数书之,亦不忍独为醒也。辛酉七夕书於世春堂。董其昌《酒德颂》,绢本,纵24.5厘米,横245.7厘米
《酒德颂》原文:
有大人先生者,以天地为一朝,万朝为须臾,日月为扃牖,八荒为庭衢。行无辙迹,居无室庐,暮天席地,纵意所如。止则操卮执觚,动则挈榼提壶,唯酒是务,焉知其余?有贵介公子,缙绅处士,闻吾风声,议其所以。乃奋袂攮襟,怒目切齿,陈说礼法,是非锋起。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,衔杯漱醪。奋髯箕踞,枕麴藉糟,无思无虑,其乐陶陶。兀然而醉,豁(怳)尔而醒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,熟视不睹泰山之形,不觉寒暑之切肌,利欲之感情。俯观万物,扰扰焉如江汉三载浮萍;二豪侍侧焉,如蜾蠃之与螟蛉。
释文:
有一个德行高尚的老先生,把天地开辟作为一天,把万年作为须臾之间。把日月作为门窗,把天地八荒作为庭道。行走没有一定轨迹,居住无一定房屋。以天为幕,以地为席,放纵心意,随遇而安。无论动静都随身携带饮酒器具。只是沉湎于杯酒,不知道其他的。有显贵公子和仕宦处士,听到我的名声。议论着我的行为。于是便敛起袖子,绾起衣襟,张目怒视,咬牙切齿。陈说礼仪法度,事事非非一起产生。先生在这时候正捧着酒瓮,抱着酒槽,衔着酒杯,喝着浊酒。拨弄着胡须,伸腿箕踞而坐。枕着酒曲,垫着酒糟。无思无虑,其乐陶陶。昏昏沉沉地喝醉,又猛然清醒过来。安静地听,听不到雷霆之声。仔细地看,看不见泰山的形体。感觉不到寒暑近身。利欲动心。俯瞰万物,犹如萍之浮于江海,随波逐流,不值一提。
内容好的潇洒,好的任性,好的张狂!以天为幕,以地为席,放纵心意,随遇而安!
红楼梦作为中国的名著,也有很多专门的去研究红楼的学者。它是一本涉猎很广的小说。红楼梦中每个人物的性格都个性鲜明,很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。它对于衣帽服饰、人物首饰、膳食烹饪、植物园林、诗词歌赋等都有很多的详细的描速。
书法,是心灵的绘像,它与生平经历,以及对世界的理解紧密相连,而毛笔,正是自我意识伸出的最佳臂膀——恣意挥洒的笔墨线条间蕴藏的,皆是作者的情感心绪。
董其昌(1555~1636),明代画家、书法家。字玄宰,号思白、香光居士,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县)人。官至南京礼部尚书,加太子太保致仕。绘画专善山水,师法董源、巨然、倪瓒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