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排场"最大的章太炎


章太炎名满天下,登台讲学,前来听讲者甚众。他每次出场,都有五六个弟子陪同,弟子们也都是大师级的人物。章太炎国语不好,便由刘半农任翻译;钱玄同在一旁写板书;马幼渔伺候茶水……可谓盛况空前。章太炎讲课,开口就说:“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,当然也是我的幸运。”


2“没学问”的梁启超


梁启超上课时的第一句话是:“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。”然后,稍微顿了顿,眼睛往天花板上看着。等大家的议论声小了点,又慢悠悠地补充一句:“兄弟我还是有些学问的。


3爱卖关子的黄侃


黄侃在北大时有一个习惯,在课堂上讲到要紧的地方就停下来,故意卖关子说:“这里有个秘密,仅靠北大这几百块钱的薪水,还不足以让我讲,你们要听我讲,得另外请我吃饭。”


4拖着辫子的辜鸿铭


民国奇人辜鸿铭,他在辛亥革命后拒剪辫子,每次都是拖着一根焦黄的小辫给学生上课,这种装扮自然是笑声一片,他也习以为常。待大家笑得差不多了,他才慢吞吞地说:“我头上的小辫子,只要一剪刀就能解决问题,可要割掉你们心里的小辫子,那就难了。”顿时全场肃然。辜鸿铭的课,学生最怕的不是背诵,而是辜鸿铭要求他们翻译。学生一听要将“天地玄黄,宇宙洪荒”译为英文,个个抓耳搔腮。


5“四不讲”的陈寅恪


博古通今,学贯中西的陈寅恪,上课时冯友兰、朱自清等名教授也来旁听,于是他被誉为“教授中的教授”。 他曾说过“前人讲过的,我不讲;近人讲过的,我不讲;外国人讲过的,我不讲;我自己过去讲过的,也不讲。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。”可见堂下弟子真的是在接受“绝学”。


6“怕学生”的沈从文


大作家沈从文经徐志摩推荐去上海中国公学教书,他第一次走上讲台,抬头一望,只见黑压压一片人头,心里蓦然一惊,大脑一片空白,啥也说不出了。一分钟过去,他一言未发;五分钟过去了,他依然不知从何说起;众目睽睽之下,他竟然呆了十几分钟。最后好容易开口了,他一面急促地讲述,一面在黑板上抄写提纲,原来预备一小时的内容,十多分钟便匆匆而毕。沈从文再次陷入窘迫,他无助地望了望同学们,拿起粉笔在黑板写了这样一行字:“我第一次上课,见你们人多,怕了。”


7乘心随意的刘文典


刘文典在西南联大开设《文选》课程。他讲课不拘常规,常常乘兴随意。上课前,先由校役带一壶茶,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。讲到得意处,他就一边吸旱烟,一边解说文章中的精义,下课铃响也不理会。有时他是下午的课,一高兴讲到五点多钟才勉强结束。有一次,他上了半小时的课,结束了上一讲的内容。同学们以为他要开讲新课。这时,他忽然宣布说:“今天提前下课,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。”原来,下个星期三是阴历五月十五,他要在月光下讲谢庄的《月赋》。届时,校园里摆下一圈座位,刘文典坐在中间,当着一轮皓月大讲《月赋》,生动形象,见解精辟,让学生们沉醉其中,不知往返。


8“汤菩萨”汤用彤


汤用彤为人温润,一团和气。钱穆与傅斯年有隙,却都与汤交好;熊十力和吕澂于佛学方面每每相左,却均与汤相得;汤虽参与学衡派,却与胡适不伤和气……汤因此得了个“汤菩萨”的绰号,钱穆说他是“一纯儒之典型”。


9侠义的林纾


林纾有侠义之风,曾有某友向他借钱,他便把刚刚卖画所得的400元倾囊相授,朋友坚持立下字据后离去。不久此友病故,林纾前往吊唁,就在灵前把借据烧了,并作了祭文,后又忆写道:若他与朋友都健在,则有无借据都是一样;现在朋友已死,自己恐也来日无多,若死后还有借据存在,难保不使两家产生纠纷,因此烧掉云云。


10不剪辫子的王国维


王国维始终未剪辫子,一次夫人给他洗头时说:“都到这个时候了,还留着这个东西做什么?”王答道:“正是因为已到这个时候了,我还剪他做什么?”


11“三好”学者胡适


唐德刚认为,胡适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,可与“文起八代之衰”的韩愈相埒。他又评论胡适的人格:“……这些名儒硕彦之中,有胡先生的资质的,大多没有胡先生用功;和胡先生同样用功的人,则多半没有他的天资;先天后天都差与胡适相埒的,又没有他的德性好、人缘好、气味好。这些都是胡适之的过人之处,都不是偶然的。”


12瞑目长逝的梁漱溟


梁漱溟在医生问他有何要求时说:“我很累,我要休息。”说完就瞑目长逝。张岱年由此想到:“大哉死乎!君子息焉。


13儒学君子蔡元培


冯友兰说:蔡元培是近代确合乎君子标准的一个人。曾子说:“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君子人欤,君子人也。“儒,“粥粥若无能”,但是“可亲而不可劫也,可近而不可迫也,可杀而不可辱也”。“身可危也,而志不可夺也”。这样的人,才是君子。孔子说“君子可欺以其方,难枉以非其道。”冯说,蔡先生的人格,是儒家教育理想的最高表现。


14“三等人才”的朱家骅


朱家骅任中研院院长时,拟设立一个民族研究所,并欲请史语所中有“非汉语语言学之父”美誉的李方桂执掌。但李方桂对语言学以外的东西,向如闲云野鹤,“一不拜官府,二不见记者”,于是朱就托傅斯年出面邀请。傅斯年去了几次,李方桂都不肯出任。


最后一次,李方桂坦率向傅斯年说:“我认为,研究人员是一等人才,教学人员是二等人才,当所长是做官的是三等人才。”那时候傅斯年正是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所长,李方桂这样说,岂不是当面给傅斯年难堪吗?傅斯年是有名的“大炮”脾气,当然是有些不高兴了,但是也没发作,就“长揖而退”,说:“谢谢先生,我是三等人才。”



15“九不会”的熊十力


吴稚晖、李石曾在北大组织“八不会”,“八不”即不抽烟、不喝酒、不嫖、不赌、不吸毒、不做官、不贪财、不阿谀。他们邀请熊十力参加,熊十力说:“你们这是结党,我不干,我是九不。


(民国范儿)


更多书画欣赏
更多头条资讯

Copyright © 2022 滕州吉之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    版权所有  网站地图    备案号:鲁ICP备2022029826号-1
通讯地址:地址:山东省滕州市    邮编:277500
书法网关键词——书法欣赏、毛笔书法作品、名家书法字画、字画购买

友情链接: 杭州博物馆中国文艺网国家大剧院学习强国国家图书馆书画艺术